實驗動物飼養設備IVC系統的使用
日期:2025-05-10 07:37
瀏覽次數:14813
摘要:
在國外IVC(Individually wentilate cagesdul 獨立通風籠具)的使用已有30年的歷史。1958年,Dr. Lisbeth Kraft為防止病毒擴散,制作了一個金屬圓筒,用金屬片作封上下底,金屬絲纏繞成側壁且外面包裹著一層玻璃纖維作為過濾介質,在圓筒里飼養老鼠,這就是IVC系統的雛形;六十年代,這種過濾系統進一步發展為鞋盒形狀,不過仍以玻璃纖維作為過濾介質[2];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開始發展完善籠具內的環境條件。現在的IVC系統設計都是基于1980年Robert Sedlacek的發明。 在我國,IVC系統于1999年引入實驗動物界,在當時,大部分試驗環境還是使用屏障系統。對于屏障設施管理要求非常嚴格,設施的破壞,停電事故,空氣過濾裝置的故障及進入屏障系統內的物品**不嚴格往往是試驗動物受到污染的重要原因,但*大的污染源還是來自工作人員,另外,它的投入費用高而使用效率低,無法保護工作人員等也是其比較明顯。自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的爆發以來,國內也開始紛紛采用IVC系統。國內一些廠家開始模仿國外IVC產品,但存在嚴重的技術問題,一些技術成熟和不成熟的國外IVC系統也進口,我國目前還沒有IVC系統的統一國家標準。 IVC系統組成:籠盒系統、籠架系統、主機系統。每個IVC籠盒帶有終端過濾器,主機系統安裝HEPA(初、高效過濾器)。 1、具有真正的可持續的SPF屏障環境,為嚙齒類小動物提供SPF環境,防止交*感染,有效保護實驗動物; 2、籠架上的進排風口的氣流一定在同一水平,偏差小于0.5%。 3、提供統一標準的通風; 4、不同品系的實驗動物可以在同一籠架進行飼養,但又可以在同一工作區內管理; 5、為動物提供高標準的低NH3、CO2微環境,提供*適宜的濕度; 6、減少動物飼養籠的墊料更換、**次數; 7、防止含有有害物質或被污染的氣體在動物飼養籠間的傳播、擴散; 8、解放人工、節省資源,保障工作人員的健康與**; 9、設備設計合理,節省占地面積,輕便靈巧,帶可方便移動的靈活滾輪。使籠具成為先進的IVC屏障系統,在普通環境、屏障環境、生物檢疫設施、生物**設施、環保監測設施中均可使用。 IVC系統作為動物飼養設備,它還可以滿足實驗動物對環境的嚴格要求。 籠具 籠具可選上等Polysulfone(PSU)材質,*高耐受134攝氏度高溫,耐腐蝕,抗變形;Polyeterimide(PEI)材質(化學分析:浸入25%Ethylacetate的乙醇90溶液中1分鐘),可耐受更高溫度,耐腐蝕、抗變形。使用壽命長?;\盒內有終端過濾器,對微生物可以進行進一步控制。 籠蓋和籠體的連接密封圈無連接口,氣密性好。在一定的壓力下不可以泄漏氣體。飲水和食物有隔離裝置。 氣流、風速、換氣 氣流、風速、換氣這三項指標主要保證盒內空氣新鮮,溫度、濕度、CO2及NH3的濃度適宜。德國EHRET公司的IVC系統其籠內空氣流速<0.13m/s,動物水平上甚至低于0.1m/s,這種低空氣流速可保持體溫恒定。換氣率可進行10-100%的調節 塵埃離子 主機正負壓可調,進/排風均有初、高效過濾器裝置。高效過濾器選用H14級的HEPA(高效過濾器)進或排器過濾器(對于>0.3μ的顆粒有效率99.997%)。對實驗動物、操作人員、環境均起到保護作用 噪音 動物能聽到比人寬得多的音頻,動物在長期接觸噪音是,其聽覺器官會受到損害,神經系統與生理生殖系統也會受損害,故噪音對實驗動物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。我國的標準為60dB以下,而IVC系統的運行噪音<49dB,遠遠高于我國的普通標準,可以為動物們提供一個完全寧靜的實驗觀測環境。
|